沈阳日报
引力波,是从宇宙深处某个引力
极其强大的地方旅行到地球的时空涟漪
经过长时间的旅行才能到达我们这里
而雷锋正能量也有这样的效果
经过“长时间的旅行”
在人们的心里产生“涟漪”
并最终促进“成长”
变成心灵的习惯
从这角度说,雷锋也有“引力波”
我们推出策划报道
《雷锋“引力波”》
和大家一起寻觅雷锋“引力波”……
1962年2月17日,雷锋在沈阳出席军区首届团代会
“让雷锋精神成为沈阳的城市精神,成为沈阳振兴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。”这句话令人十分振奋。
可以说,沈阳是一座具有丰富雷锋资源的城市,雷锋的成长和雷锋精神的形成都与沈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雷锋参军不久到沈阳参加文艺演出、忆苦思甜成名、被评为军区学毛选积极分子和学习标兵、《雷锋日记》的首次披露、被特别批准入党、参加军区首届团代会、第一次到地方作报告、火车上做大量好事、雨中送大嫂,以及雷锋生命的最后五个月,都是在建设沈阳的过程中度过的。
而《沈阳日报》正是第一个在全国刊发宣传雷锋通讯、第一个刊登毛泽东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题词的地方党报,也是全国第一个系列报道雷锋班25任班长的党报。可以说,在大力宣传雷锋的活动中,《沈阳日报》始终走在全国党报的最前列。
从1960年11月28日第一次宣传雷锋,到《实地见证·雷锋正能量——全国寻访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》《雷锋在沈阳》的产生,“雷锋”的名字在沈报的报端出现过万余次。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过程中,《沈阳日报》始终走在全国的最前列——
《沈阳日报》与雷锋同行
首发长篇通讯《毛主席的好战士》
1963年3月5日,毛泽东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题词发表,全国绝大多数人才开始知道雷锋,而沈阳上百万市民早在1960年11月28日,就通过当天《沈阳日报》发表的一篇宣传雷锋的长篇通讯《毛主席的好战士》而认识了雷锋。这也是历史上第一篇宣传雷锋的长篇通讯。
1960年11月5日,是雷锋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为大学生作报告,他走进了当时的沈阳师范学院(现沈阳师范大学)。这一天对雷锋而言,是他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:因为从11月2日开始,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抽调雷锋到沈阳,为军区工程兵所属各个单位、沈阳大中小学等作忆苦思甜报告。第一次为地方作报告时,雷锋选择了沈阳师范学院(当时位于皇姑区维德街,现辽宁中医学院所在地),为师生作了一场感人肺腑的报告。
借此契机,新华社驻沈阳军区的军事记者李健羽和佟希文很快写出了《党的好后生》一稿,送交原沈阳军区前进报嵇炳前总编审阅,他认真看完后表示满意,又将稿子转给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审阅。杜平对雷锋的事迹给予很高评价,并挥笔将稿件题目改为《毛主席的好战士》。
1960年11月26日,这篇稿件在原沈阳军区前进报上登了两个半版。文章的署名是:张峻、赵志华、佟希文、李健羽,他们的名字后面有“集体采写”四个字。一版还同时登载了杜平的批示和报社社论《不忘过去,发愤图强》以及雷锋捧读《毛泽东选集》的照片。
当时,《沈阳日报》作为辽宁省省会级党报,与沈阳军区前进报同在一个城市,关系十分融洽,双方编采人员也经常就一些重要报道进行沟通。就在长篇通讯《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》被送到沈阳日报社的当天,沈报总编室给予足够的重视,稿件很顺利进入检铅字、出大样流程。11月28日,《沈阳日报》全文刊发《毛主席的好战士》和社论《不忘过去,发愤图强》。但与前进报所发的通讯略有不同之处的是,沈报将四个作者名字后的“集体采写”删掉,将“社论”改为“短评”字样,并且在这一版面上选用了雷锋的五幅照片。
从1960年12月11日起,《抚顺日报》《辽宁日报》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《解放军报》相继发表了新华社播发的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。
随着各大报相继发表关于雷锋的通讯,一时间,雷锋成了新闻人物,同时也在沈阳军区各部队和辽沈地区人民群众中掀起了“学雷锋、赶雷锋、超雷锋”的第一个热潮。
沈报提前一天刊发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题词
1963年3月5日的早上,凡是打开当天《人民日报》《工人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等一些中央大报的读者,都会被头版头条位置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所深深吸引。就是从这天开始,雷锋的名字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,全国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。
记者在采访中有一个新发现。在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档案馆保存的珍贵老报纸中,翻开那略微泛黄的1963年3月4日的《沈阳日报》(当时被改名为《沈阳晚报》)一版,特别醒目地刊登了毛泽东主席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题词。而且第二、三、四版,都刊有学习雷锋的内容。这在《沈阳日报》的历史上确实是罕见的举动。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缘,让《沈阳日报》提前一天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?
为了揭秘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,记者向多位从沈报退离休的老报人进行咨询。据他们回忆,这与当时的报纸出版时间有关。那时,日报是晚上印刷,当天的消息是第二天见报。而晚报都是当天下午印刷,当天的消息当天就能让读者看到。新华社发通稿的时间是在3月4日上午或者是中午,因此,《沈阳日报》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个时间差,提前将毛主席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题词提前告知了读者。
雷锋走进沈阳日报社
不仅如此,记者还意外获悉雷锋与《沈阳日报》的一段渊源。1960年夏季一天的下午,在外采访了大半天的记者白茅一回到沈阳日报社二楼科教组办公室,便开始埋头写稿子。就在这时,白茅听到几下敲门声,随即听到一个有力的声音:“报告!”
白茅随口应了一句:“请进!”
门被轻轻地推开,一个特别精神的解放军小战士让白茅的眼前一亮,“同志,你找谁?”
小战士向白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:“你好,我叫雷锋,是沈阳军区工兵团的战士,今天是专门为团里送稿件来的。”
白茅马上从雷锋手中接过稿子,并对雷锋说:“你请坐,这稿子等我看完后,再由编辑处理。”
那时的雷锋坐在白茅面前显得有些拘束。白茅对他笑笑说:“听你的口音,咱们还是湖南老乡呢。我原来也在沈阳军区部队,后来从军区前进报转业到《沈阳日报》工作的。”
“老乡”“部队”这两个关键词顿时让雷锋兴奋了起来,他忙对白茅说:“您是前辈,我要好好向您学习。”
两个人愉快地交谈了一会,雷锋看到白茅还要写稿子,就主动地告辞,白茅还请他有时间再到沈阳日报社来做客,雷锋爽快地答应了……
其实,《沈阳日报》在早期宣传雷锋上作出了很多贡献。
本报仅1963年1月就刊发了如下几条消息——
1月3日第一版:《团市委和沈阳军分区举办雷锋展》。1月7日第二版:《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——雷锋烈士生前事迹片断》。此文3000多字,全面介绍了雷锋的成长过程。1月12日第一版:《雷锋烈士事迹报告团结束在沈的报告活动》。该消息中说:“从4日起,全市做了62场报告,听众达6.3万人。”当天报纸的第二版,是一个整版的怀念雷锋的座谈会,大标题是《在雷锋烈士事迹的启示下》。1月15日第二版,刊发雷锋战友于长清、于增水、高士祥、夏孝栋的回忆片断。1月16日第一版,《雷锋事迹展览在沈结束》,文中消息说:全市共有16万多人观展。1月21日第一版,《沈阳部队领导机关隆重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》……
要知道,当时毛主席为雷锋的题词还没发表,而《沈阳日报》作为一个省会党报,能够积极主动地宣传雷锋事迹,大力地弘扬雷锋精神,充分体现了党报的党性意识、大局意识、宣传意识、权威意识,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系列的、连续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伟大事迹。
雷锋班25任班长的生动展示
2013年3月5日,是毛泽东为雷锋题词50周年的纪念日。
经历岁月洗礼,雷锋的传人——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?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这些雷锋传人的身上又展示着哪些正能量?为此,在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姜军的策划下,沈报团队开始在全国寻访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,并采用立体化的报道方式,用真实的记录、用一点一滴的温暖,向社会传递着无处不在的雷锋精神。
沈阳日报报道组从2012年11月开始分赴重庆、四川、山东、黑龙江、辽宁等地,进行了历时三个多月的寻访。从2013年1月8日至3月1日,《实地见证·雷锋正能量——全国寻访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》系列报道先后在《沈阳日报》上刊发20期、40块版、近15万字、102篇稿件。每期“班长故事”均坚持“灵魂、真实、朴实、细节、沉淀”原则,去典型化、去概念化、去说教化,传递最撩人心弦、最富感染力的正能量。
《沈阳日报》的系列报道让“雷锋正能量”在全国成为高频热词。新浪网、凤凰网等50余家门户网站设专题予以关注或转载。全国各地民间收藏者将其视为收藏珍品。江苏文艺出版社看中其朴实文风、独有感染力,约请出书《雷锋正能量:讲述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的故事》,并于2013年3月出版发行。沈阳市委宣传部为此举行研讨会;市图书馆将其列为“特藏永远保存”类藏品。2013年3月4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发《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感染千万读者》,对该系列组合报道的情况与影响进行报道。2013年6月,由新闻战线“三项学习教育”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《三项学习教育通讯》刊发《雷锋正能量是这样炼成的》,向全国新闻战线推介其经验。2014年10月,由沈阳日报记者伏桂明、佟丽霞、吕良德、王远、徐娜、周贤忠、刘军英共同参与采编的《实地见证·雷锋正能量——全国寻访25任“雷锋班”班长》系列报道,获得第24届中国新闻奖,这也是当年辽宁纸媒惟一获奖的作品。
今日《盛京周刊》
这些内容也值得你关注!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版
沈阳日报、沈阳网记者 陈凤军
编辑:许嘉怡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